老辈编织人讲述60年的编织经历 千万织女经历缩影

作者:liyunping56 时间:2019-09-25 07:24 阅读:16916 标签: 编织历史 编织故事 编织生活


“我的个人编织经历

也是我们这个时代

千千万万个织女经历的缩影”


(已用)美图 (3).jpg

特以此文祝福祖国70华诞。同时感谢征文组织者给了广大织女们一个抒发情感的平台。


说起和编织结缘可谓源远流长,在我五岁多的时候,经常看见母亲手拿竹针用毛线织衣服,那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大多数人家穿着布制衣服,很少有编织活动。因我母亲在天津上过女子中学会编织些毛衣,解放后又参加了工作,所以我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母亲织的,耳濡目染,我也开始喜欢上了针和线。


最初是用缝衣线织全正针的麻包片,用来制作小钱包,后来学会了正反针,就给自己织袜子,记得小学三年级时,学校女生人手一把玻璃丝,相互学习编织书包、网兜等生活小物件,我也热衷于此,不但学了绳编,还学会了用钩针钩书包,钩桌布等,那时用的工具很简陋,大多用废旧自行车条来磨制棒针;用电焊条头儿做钩针,钩针柄用的材料,有木头、金属材料、有废旧牙刷等,型状也各式各样,有鱼身鹤脚的,有植物动物的,五花八门,总之那时人们会利用各种废材制作出有用的东西,动手能力都很强,因那时物资比较紧缺整个社会都勤俭度日。


1569395887.5d8b14af9a8b6.jpg


随着课业越来越繁重,我只好收起心爱的针和线,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到了文革时期,大多数学生都参加红卫兵,我因为父母问题被拒绝参加,也因此有了大把时间,重新拿起了钩针棒针,把父母厂里发的手套拆成织线用来编织衣服,记得我给父亲织了一件叶子花型的夏天穿背心,用了两个月,向邻居大姐学织的,看着父亲穿在身上,把我美的一进出家门都高昂着头。这是我笫一件成功的作品,那时我15岁。这件事情使我真正爱上了偏织,从此开始有意识的收集相关资料,把零花钱都用在买编织工具和编织书上了。


1569030931332589_872.jpg


可以说编织伴随我一同成长,因为对针线的痴迷,我在下乡时就学会了用纺车纺棉花,纺成棉线,再用染料染成彩线,那时农村姑娘有不少会纺纱织布的,只因那时物质贫乏,人们只好自己动手,虽然累点但那时也出过不少能工巧匠,也为人们生活增色不少。记得在当知青时,农村人有家里养羊的,也有用缝纫机架做成捻毛机来纺羊毛的,我向她们学会了抽捻羊毛线,买了抵羊牌染料,染成需要的颜色,用来打毛衣,织手套等。那时编织花样比较单调、大多是平针,叶子花型缕空针等,图解都是学自《冯秋萍钩钩棒针编织书》。后来我返城工作,也常去书店购买编织书籍。积攒了好几箱专业书,现在纸书越来越贵了。


156903093178384_483 (1).jpg


后来厂生产不景气,女工们编织毛衣的多了起来。我向她们学习了很多花样。接下来厂里没活干又要坚守岗位,想什办法增加收入?我就去接了毛衣厂的外加工活儿,给外贸服装钩领子和衣服花边。当时组织了6位姐妹参加,通过钩外活儿,我们掌握严格的技术标准(要求每英吋长度钩几针、不能多也不能少)也增加了收入。随着转型下岗,工资大幅减少,于是亳不犹豫,借钱买了编织机,开始加工订作毛衣,白天打一份工,晚上回家拉机器,那时一件开衫毛衣30元加工费,一晚上织一件,第二天中午绕出线,常织到深夜。真是一不怕苦二不喊累,不敢休息因为上有老下有小,要给孩子准备上大学的费用。真要感谢编织,编织也成就了我,伴我度过那段艰难岁月。


搞编织离不开针和线,我很喜欢把买来的粗糙钩针,改制成精细工件,也喜欢制作各种型状的钩针,买了台钻手锯木锉等慢慢地精心制作乐此不疲,感觉硬杂木手柄最适合钩针用,紫檀、绿檀偏重,长时间钩累手,金属材料又偏硬手感不舒服,相比硬杂木轻些握感适中主要好制作。这是我一家之言。现在市面上的线实在太丰富了,这给织女带来极大的便利,我比较喜欢论坛上卖的26s/2羊绒混纺线和国产各品牌的纯棉蕾丝线。用来钩、织或机织手编都好用,制成衣服也精致。


1569030931517511_207.jpg


现在我退休在家。随着生活对编织作品的需求越来越多,也要求织女们的技艺越来越高,现在我把闲暇时间都用在编织上了,看见论坛上有好的作品,立刻选线跟着学习制作。恨不能多出一双手,把姐妹们的好作品都学到手。


真羡慕现在年轻一代织女们,有很多辅工具来帮肋完成从制图到操作一系列过程,大大简化了编织难度。我们这代人大多不会用电脑技术,只靠一双手在一针一线中延续对编织的传承和热爱,真要加紧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不被社会所淘汰。


以上是我60年来对编织生活的经历和感悟,以此文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姐妹们让我们携手共同享受编织带给我们的快乐!



(原文:liyunping56+编织走过六十年

相关文章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