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的编织故事:编织,手指间的艺术

作者:小氧 时间:2018-10-15 10:29 阅读:20518 标签: 编织故事 编织心情 编织生活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孟郊《游子吟》

1539598693.5bc46965ca5ed.jpg

虽然,此线非毛线,

但是我今天要说的编织故事

却与“慈母”密密相关。

妈妈、婆婆和我是故事的主角。

不知何时起,编织,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70后,编织,在儿时是随处可见的,也是很多妈妈们的技能。小时候,妈妈任职在发电厂机房,机房是三班倒,我从小就混在机房。由于机房工作的性质,那里的阿姨们闲暇就钩编,每人都练就了一身好手艺。印象中特别深的是,一位阿姨送我一条自己钩的橘黄色的三角围巾,蕾丝花样,边上是流苏垂下,30多年过去了,阿姨的名字我已然不记得,但那条围巾的样子,我却记忆清晰。

钩针披肩

(记忆中围巾的样子)

妈妈的手艺也不错,给我织了好多毛衣、毛裤,让我抵过南方冬天的寒冬。那时最昂贵的是全毛的羊毛线,织出那种特厚重的毛衣,孩子能有一件这样的毛衣是很骄傲的,而我有很多件,而且都是妈妈牌。由于大家都不富裕,经常是把穿小的毛衣拆了,用热水烫了后再编织。我经常扮演一个角色,就是妈妈团毛线的助手,用双手撑着毛线圈(应该好多人都扮演过这个角色吧)。再长大后,大家都富裕了,买来的毛衣也比妈妈编织的好看且好穿,价格也不贵,妈妈也就不再编织了。

(我小时候穿这样的毛衣,这是妈妈后来给女儿织的)

时间又过了好些年,我要当妈妈了。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婆婆时,她拉开了一个抽屉,让我惊叹的是,里面居然全是毛衣,都是她织给我未出生宝宝的毛衣毛裤,婆婆简直未雨绸缪!可惜当时没有拍照留念,那些毛衣简单漂亮,并且每件都饱含婆婆对女儿的爱。

(女儿出生于秋季,一出生就穿上了奶奶织的毛衣)

终于轮到写我了,我是何时起会编织的,我都记不大清了,也许是小时候的耳濡目染,自学会的针法。我的第一件成品在读研时完成,是一条围巾,就是普通的平针,没有很多编织技巧,但印象颇深的是那线很特别,线上有长长的毛,织出来有皮毛的感觉,特高贵,而且围在脖颈上特别舒服。研究生毕业时,对门宿舍的同班同学要面试找工作,特别借了此款围巾搭配,足以见得这条围巾的美丽了!遗憾的是,毕业后,从福州到北京,多次搬家,围巾早已不见踪影,不知道那位同学是否还记得这条围巾。

当了妈妈后,我们回到了北京。毛衣也从全羊毛、美丽诺羊毛,流行到号称“软黄金”的羊绒,但是羊绒价格昂贵,2005年,我给爸爸买了件鄂尔多斯的羊绒衫,花了1000多元,而我当时的收入也就3000多元,所以舍不得给自己买,而给女儿买,一是孩子长的太快不值得,二是那是孩子的羊绒衫很少。于是,我打算在网上买羊绒线,自己给女儿织。可是,我还从来没织过成衣,妈妈虽然会,但她的技法已过时了,我就上网到处搜,偶然搜到了“编织人生论坛”,进入论坛,让我眼前一亮,原来在二十一世纪,还是很多人在编织的,而且编织的毛衣与买来的无异,简直漂亮极了。就这样,我开启了我编织生涯的一个新的阶段,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毛衣成品也越来越多,毛衣技巧也越学越多,还结交了好些志同道合,天南地北的编织同好。

(我给女儿织的第一件衣服)

(今夏织的一件简单小衫)

如今,还是很多人不理解,为何要花费时间和劳力织毛衣,买一件又便宜又好看。事实也的确如此,编织到了一定阶段后,就会买好的线、好的工具,织一件毛衣的线钱可能比买一件都贵,但是热爱编织的人已然把此变成了一种爱好,就如跑马拉松,不喜欢的人觉得是自虐,而对喜欢的人而言是种享受。编织予我就是一种享受,我喜欢毛线在指尖与针尖自如游走,随着时间织物渐涨,花纹成型所带来感觉,喜欢一件作品完成所带来的成就感!

(女儿拿回来的劳动课材料包)

不过,欣喜,读四年级的女儿今夏开学后拿回来一个劳动课的材料包,一回家就叫,“妈妈,我们要学织毛衣啦,你教我呀!”这个可以,妈妈擅长啊。国家把编织作为一项传统的技能在小学普及,可喜可贺。


我想我会一直编织下去,陪伴我优雅老去!

本人70后,育有一女,生活在北京,

热爱编织、烘焙、烹饪,

希望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人结交朋友。


(原文:我的编织故事:编织,手指间的艺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