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毛线,一双巧手,织出一条艺之路

作者:边界人城 时间:2016-08-29 08:59 阅读:27827 标签: 毛线编织 民间艺术家 毛线作画

毛线可以用来织毛衣毛裤帽子、围巾、手套等为人们御寒保暖,同样的毛线在不同的心灵手巧者手中能演绎出漂亮纷繁的花色和款式,这并不稀罕。可音符们看见过用毛线“作画”吗?


王华民老师自幼就喜爱刺绣、剪纸等手工艺术,后来专注于毛线编织,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创混色编制法。王老师还是成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同时是四川省一级民间艺术家。


王老师最初开始编织源于要给孩子织毛衣、帽子等穿戴用品,等孩子渐渐长大,再也用不着穿编织的毛衣时,王老师对编织的兴趣却丝毫未减。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老师把相近颜色的毛线混在一起,却发现织出来很有立体感,于是得到启发,便独创了混色编织,将毛线与油画结合到一起。随后,钟情山水的王老师买来了俄罗斯油画集,然后自制坐标,一针一线地编织,就这样,“毛线版”的《三月》《橡树》《荒芜的池塘》接连诞生,效果几乎以假乱真。

王老师本是机关工作人员,毛线编织这纯粹是王老师的业余爱好。为了在这艺术之路上钻研的更深,王老师毅然办理了提前退休。《三月》、《橡树》、《荒芜的池塘》、《白桦林》等的一系列作品对于王老师而言,是多年钻研的心血结晶。正是此缘故,尽管许多人有意收购王老师的作品,但王老师都舍不得卖。随着年龄的增大,王老师的眼睛不如以前好了,她又开始尝试钩针编织,一通百通,成就斐然。看那盛开的花朵,仿佛和真的一样。


艺术需要传承,2008年开始,王老师被邀请到成都老年大学当老师,教授大家技法、针法,也是将这门手工艺传承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