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艺术家的铜线编织及百年工艺蓝晒展

作者:爱就编 时间:2015-03-25 15:41 阅读:15630 标签: 铜线编织

 

    毕业于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的艺术家冯径芜,他以铜线为创作素材,运用传统的毛线编织技术,以铜线编织进行艺术创作。作品同时具有针织的细腻曲线,又有铜材金属的沈稳量感,以具象形体传达抽象意念,结合光影效果,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3月2日至3月28日在台湾中原大学艺术中心推出“编光.织影展”,展出7件铜织作品、8件蓝晒创作,及1段蓝晒创作过程影片。冯径芜从小跟随外婆及母亲学习毛线编织,在编织过程,作品的透光性开启了无限的想象空间。2013年,冯径芜尝试以铜线代替毛线,编织出一件件独特的3D作品,同时激荡出他对空间、时间及生命的情感与思绪。
 
    冯径芜的每一件作品都由一条铜线编织而成,并以圆木棒进行加工,做出系列创作。织物本身的质感带有浓厚的时间性,每一个圆圈都代表着一点一滴消逝的生命。艺术家的编织皆以线条作为出发点,圆圈代表点,连成线,最终成为面,而有了体感。
 
    而织物的交错与洞孔之间的空隙,形成了空间的氛围,数不尽圆圈连结在一起,如同宇宙星河、也像我们所身处的世界,更像人们身体内部的复杂构造,各自都是独特的,但彼此间又紧密联系着。冯径芜使用钩针编织的原理,体现出万物交织的概念,试图探讨自然中的秩序与规律,以及理解宇宙自然背后的隐藏设计者。

 
    这次展览另一主题“蓝晒”,即氰版印象法,蓝晒法源于1842年由约翰赫歇尔爵士发明,作品呈现迷人的蓝色调。冯径芜的蓝晒作品以古老显影方式搭配现代科技的技巧制作,以数字化的巨型底片,配上传统的药水以及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展现出世界万物的精巧微妙。光与影之间密不可分的结合,导出脉络,并纪录着我们的回忆,那曾经逝去的岁月与影像,甚至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让我们去细细的观察生活周围的细节。
 
   冯径芜表示,希望透过“编光‧织影”的展出,让观众重新省视自己以及观察生活周遭的人事物,细细品尝世界的味道。